设计访谈丨厨卫展上看西方设计如何碰撞东方文化

2016-06-03 12:32:00  房天下   收藏  打印  字号:T|T微信分享
[提要]2016年6月1日,第21届中国国际厨房、卫浴设施展览会(厨卫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幕。开幕首日,多家企业纷纷发布了 的智能化、科技化产品,来自西班牙的Roca乐家则结合本届“生活美学+”的主题,掀起了一场探讨西方设计如何融入东方文化的热潮。

2016年6月1日,第21届中国国际厨房、卫浴设施展览会(厨卫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幕。开幕首日,多家企业纷纷发布了 的智能化、科技化产品,来自西班牙的Roca乐家则结合本届“生活美学+”的主题,掀起了一场探讨西方设计如何融入东方文化的热潮。

从基础功能到产品智能,所有的“以人为本”的设计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也是对生活美学的一种表达。而西方设计的理性和精致又是如何融入东方文化的意象和韵味的,来听一听深耕空间设计多年的上海轩逸设计CEO彭政先生如何诠释东方文化,而长居欧洲专注产品设计的NOA Designer 殷宇又如何解读西方设计,他们之间的观点又发生了怎样的碰撞?

设计访谈

访谈现场

以下是访谈录:

【房天下】:两位老师好,我们今天的议题是“当西方设计遇上东方文化”。今天是西方的产品设计师和东方的空间设计师的对话交流。 个议题是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请彭政老师为我们讲述一下对于东方文化的理解。

用东方元素传达文化

【轩逸设计 彭政】:在设计当中,对于东方文化的理解,是生长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土地上,深入血液、骨子里的文化底蕴。比如中国的绘画,很常见的留白,实际上这种技法是让人看到这幅画之后,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西方的绘画是很写实的,具象的。东方的更多是来自一种虚无缥渺,一种意境,一种中庸,一种回归,一种自然的和谐。举个例子,有一年我在意大利米兰看家居展,看到一个极简的空间设计,中间一个屏幕,走到那里会听到鸟叫声,但是看不到鸟。走近展台,会看到屏幕中有树影在晃动,有鸟飞来飞去。这样的设计一看就很东方,掌握了东方美学,而它实际上是一个卖家具的展厅,这时候你会感觉它的设计来得更加有意境,我认为这就是设计对于东方文化的表达。

设计访谈

上海轩逸设计CEO彭政

【房天下】:彭老师从东方的元素,东方的文化,东方的设计空间特点,延伸了东方文化的概念。那么请殷宇老师谈一谈西方的设计是如何在不同文化中应用的。

以人为本是关键的设计理念

【NOA 殷宇】:作为产品设计师更多的是关注产品。西方产品或者是西方工业设计,它的起源是从包豪斯起源的,从德国起源的,它提出设计几个基本的理念,首先是以人为本、追求功能的。那么其实这一点在东西方是没有差异的。另外一方面,随着东西方的交流越来越多,其实东西方的差异,在逐渐的缩小,德国设计或者欧洲设计,更多是从理性角度出发,它强调功能,强调人对产品的体验。有关东方文化的设计更多的是表达情感、或者彰显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但在当今这样一个快速交流的世界格局里面,这种差异会越来越少。东西方设计也在相互借鉴。但基础的就是怎么把以人为本、适应环境做到 ,例如将卫浴产品很好地融入空间设计,这也是关键的。

设计访谈

NOA Designer 殷宇

【房天下】:殷宇老师讲到东西方文化是有差异,但是差异在逐步缩小。那彭政老师,在做空间设计的过程当中,您可能会做一些西方风格的设计也会做东方风格的设计,您在做这些设计的时候,心境上有没有什么变化?

深挖本民族的文化

【轩逸设计 彭政】: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因为早期由于市场的一些需求,我们也做了很多欧式设计,几乎把欧洲这些风格做了个遍,像意大利、法式、英伦、美式、新古典、ARTDECO几乎全做过。回过来我们说一个名词,我在很多媒体上也经常会讲:中华文化的复兴。其实这个可能有政治的因素,同时也有经济因素,中国的经济已经达到GDP全球第二,未来还会成长为全球 。经济的增长一定会促进文化的提升,文化提升之后,人们会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品位,文化独特。当达到一个点,就会深挖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所以很多业主越来越关注中式设计(东方美学),或者是中西合璧,或者是中西差异化越来越小的风格,当你观察到你的业主你的朋友圈都在关注东西方的交流,其实我们的市场导向就很明确了。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房天下】:谢谢彭政老师,刚刚彭政老师是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出发的。那请问殷宇老师,东方设计跟西方设计有什么差异,同样的产品又如何融入不同的市场呢?

全球化的标准、差异化的产品

【NOA 殷宇】:这个差异其实不只是存在东方和西方。因为我其实在德国为西班牙客户做设计,在欧洲的市场,其实德国和西班牙、和意大利、和英国,它们之间都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由什么来决定呢?举例来说,全世界都在用iphone对不对?但是金色在中国是卖得 的。在德国就不一样,德国深灰色的卖得 。这是审美趣味的不同。但是这种差异相对比较小。卫浴产品是有一点不一样的,它取决于建筑形式。比如德国建筑走在比较前面,很早采用了同层排水,坐便器普遍挂在墙上。中国现在有这个趋势,但是还不普及,还是有大量的坐便器是落地的。这是一个差异。在英国,他们有自己的方式,在西班牙他们有自己的建筑模式。所以这种差异不仅仅存在于东西方之间,在不同的地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从设计角度上来讲,我们用欧洲的设计方法,尽量更广泛地适应全球化市场,这个很要紧,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面,针对中国市场,我们会提供一些比较特殊的产品。比如说中国人对于坐便器的要求,要相对长一点,要整个大一点。那我们INSPIRA 英佩拉里面有一款一体式的坐便器,它的长度比我们在欧洲市场上推出的要长一些。作为Roca这样全球化的企业,所有的产品是基于全球化的标准和产品的平台上开发的。所以它在这方面处理得相当老道,是一个很成熟全球化企业的做法。大概是这样。

【房天下】:谢谢殷宇老师。请两位老师从生活美学的角度谈一谈你们在各自的领域中是怎么表达这个概念的?

从空间感受提高生活美学

【轩逸设计 彭政】:生活美学,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大。因为生活当中,每个人的理解会有差异。一般的人群会觉得高出我预想的东西,我会更愿意追求,所以就像展台上这一款马桶的展示方式,我觉得可以做得更好,从位置、灯光、色彩、搭配的装置,用一个恰如其分的空间去展示,结合动感或者时尚元素,我会觉得更好。

设计访谈

用细节提升创造品质提升

【NOA 殷宇】:首先我想补充一点,其实从这个角度我们只看到单个的马桶展示,但是我们是应该看到这个整体空间的,它是相对独立于其他几个空间的。这里面不仅仅有这一款马桶。它后面还有另外一款Multiclean,有两款Khroma 酷玛,还有Alba艾帕,它一共可能有十台坐便器在这里,这个其实是一个整体,包括和侧面的模特儿的大幅的照片,它也是一个整体。其实它是有一个T台秀的想法在里面。根据产品定位不同,每个面板上用的颜色也是有一些差异的。其实这是一个整体的空间。生活美学,也是在变化当中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实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其实是越来越高的。以前可能只是关注于产品本身的基本功能,今天是远远不够的。我举个例子,拿智能座厕来说,为什么人有这样的需求,为什么这个市场越来越大?是因为人对健康越来越关注。那么这是一种生活美学吗?也可以说是,它可以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生活美学。或者说可以把生活美学跟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对等起来。生活节奏快,那么可能淋浴比浴缸的需求要大。然后在淋浴里面,手持花洒的需求比雨式花洒的需求要大。生活节奏快了之后,人没有时间来享受这样的东西。作为产品设计师,我们就是要想,怎么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比如把手持的花洒做大,替代雨式碰头,用这样细节上的设计,功能上的改进,来提高人生活的美学品质。

【房天下】:谢谢殷宇老师从产品的细节上、创新上,讲述了生活美学。我们一直在谈智能化的产品是家居的趋势。彭政老师也刚刚获得了绿色国际家居设计大奖,在这个获奖作品的诠释中,您觉得智能家居其实是人文环保的一个促进,也是绿色的一种代指,您对智能家居在设计当中的应用,有什么样的观点呢?

【轩逸设计 彭政】:作为 拿这个奖项的中国设计师,感到非常荣幸。关于绿色设计,当时也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怎么样用智能家居的概念达到可持续发展?作为设计师,都是天马行空的,跳跃性思维,我们就想到可能以后人们吃的蔬菜不需要去市场上买了,在自己的厨房里面,无土栽培无水栽培,通过人工光源达到光合作用,这样也不用担心吃到农药。当然问题来了,别人说你的厨房怎么可以种得下蔬菜呢?其实可以达到,智能化设计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我种的蔬菜是像抽屉一样的,里面有人造的光源布置好,可以达到植物基本的生长需求。它的生长期,它所有的参数都能体现在你的手机上,或者是你家里的屏幕上。包括未来的坐便器、台盆,可能所有刷牙、洗脸,上厕所的环节,都能每天把健康的数据都读出来,而且告诉你,你今天应该补充哪一些微量元素,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办到的。在智能化的道路上,我认为我们设计师有很多的创作空间。

【房天下】:好的,谢谢彭政老师。那智能化的应用,在殷宇老师的产品设计中应该是特别多的,那您来分享一下对智能化的理解。

【NOA 殷宇】:智能化的产品,它的将来会有更蓬勃的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什么呢?其实这是两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人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过去基本的生存需求过去,到慢慢对享受的需求,到快节奏的生活下保持健康的需求,或者是快节奏的生活下,对高效生活的需求。人的需求在不断的提高。另外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这种需求有了实现的可能性,比如说手机平台和互联网的应用、智能产品互相之间联网的可能性,这个都给智能产品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说现在的智能马桶,智能座厕这两年在欧洲其实有点慢,欧洲刚刚起步不久,因为毕竟它完全改变了如厕的方式和习惯,人们接受它是有一个过程的。中国是受日本的影响(当然这个专利早是瑞士人的专利,然后被日本人买去,做了相当长的时间),日本在公共空间里面这个已经是标配了。中国人经过这些年慢慢地了解和适应,现在对于这种产品的需求也开始有越来越大的需求。另外一方面为什么有这个需求,也是人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明显,对健康的诉求,让智能马桶成为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一款产品。另外一方面,比如说Alba艾帕,那台功能非常齐全的座厕,它除了摇控器之外,还有手机APP可以设定程序,它里面会有几个特定的选项,为家里不同的人设定不同水压强度,只要按照预设的按键,就得到了预先设定好的一些功能。那这些设定,如果全部做到摇控器上,可能这个摇控器需要有一千个键,这也造成人的困惑。正是因为手机跟产品之间联网成为可能性,我们开发一款APP,后在APP整合了这些所有设定的功能,这个其实就为这种产品的智能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我想这个将来是不可限量的,所有这些通过其他智能化产品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卫浴产品的智能化实现,将来一定是卫浴产品发展的一个趋势。

【房天下】:好的,谢谢两位老师为我们分享关于设计关于文化关于智能家居的一些观点,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再次感谢。

房产资讯排行榜
装修设计排行榜装修公司排行榜
装修论坛排行榜更多>>
热门百科词条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装修家居]